不提責任讓很多教育觀念走形
可能是自己曾經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經歷過不富足,所以,很多家長面對眾多教育觀念時眼中只留下了“給予”那一部分。很多家長認為,“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”是一條得到很多人認同的公理,但是教育是關乎人的事情,只要關乎人就不可能簡單地套用公式。
安女士一家經濟比較富裕,他們的女兒在國外讀貴族高中。一年學費就要50萬元。
一次,女兒放假回北京,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,安女士的身體出現了狀況。安女士的女兒和丈夫一起陪她到醫(yī)院去。整個看病的過程都是安女士的丈夫跑前跑后,女兒在邊上不停地看著手機。
當天,醫(yī)生給安女士約了第二天進行活檢,女兒離開中國的日期則是活檢之后的一天。女兒知道了安排后對安女士說:“媽媽我今天已經陪你一天了,明天我不想陪你來醫(yī)院了,我準備在家收拾行李?!?/P>
按理說,女兒的要求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,不過安女士大聲地拒絕了:“現在對你來說,媽媽的身體狀況是最重要的事,如果媽媽明天的檢查出了問題,即使已經買了機票,即使開學在即,也要退票。對每個人來說家庭的責任是最重大的?!?/P>
之后,安女士讓正在忙碌的丈夫坐在了女兒剛才坐的地方,把需要辦理的各種交錢、取藥、詢問等事情交給了女兒。
最初安女士的丈夫還擔心女兒做不好,女兒也不太情愿。
“只對孩子付出,沒有讓她承擔任何責任,她其實永遠都不知道別人的付出有什么價值,也就不知道感恩,更不會對別人付出,我就是想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告訴她一直以來都是別人為她付出,她還有必須要承擔的責任?!卑才空f。
確實,當家長在“付出”卻沒有讓孩子學會他應該承擔的責任時,家長就在把孩子變成一個心里只有自己的自私的人,孩子不可能成為一個知道感恩和有擔當的人。
第二天,安女士在女兒陪同下一起到醫(yī)院做了活檢,檢查的結果很樂觀。第三天安女士提出去送女兒。女兒說:“折騰了這么幾天您已經很累了,好好休息吧!您的健康是給我最好的禮物。”
無論是窮養(yǎng)、富養(yǎng),還是夸獎,都要看到教育的本質,沒有約束的給予、沒有責任的付出都可能帶來一個無法掌控的未來。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