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臺灣“中時新聞網”報道,金門地區(qū)4月份共發(fā)生5起鯨豚擱淺案例,為近3年同月份為多,值得關切。據了解,1起個體還在哺乳階段,另外4起并未記錄到胃里有食物,無法評斷是由于漁業(yè)資源枯竭造成鯨豚食物減少,或是有其他環(huán)境原因降低個體捕食的能力,具體原因仍有待調查研究。
水試所指出,這5起鯨豚擱淺案例,分別為露脊鼠海豚4起、中華白海豚1起,擱淺地點涵蓋后沙海域沙灘、茅山塔岸際、羅厝漁港附近海域及陳景蘭洋樓岸際,皆為熱心民眾報案后,由縣水試所、海巡隊、岸巡隊、金門野保協會、金門海洋保育站、MARN相關單位派員到場解剖采樣、掩埋。
水試所呼吁,民眾于海邊發(fā)現擱淺鯨豚時,請撥打海巡專線,通報鯨豚擱淺位置及體型大小,以利相關單位派員處理,留下完整的擱淺紀錄。不過除了少數狀態(tài)良好、或是有明顯外傷之外,大部分擱淺案例都是多重原因累加的結果。
水試所表示,長時間監(jiān)測調查的數據資料是厘清擱淺原因的基礎。該所在海洋保育部門的支持下投入鯨豚擱淺救援及鯨豚族群調查,積極與島內相關團體合作交流,期共同累績充足的背景資料。民眾則可于生活中推動垃圾不隨意拋棄、凈灘的友善行動,一起維護良好的海洋環(huán)境。
責任編輯:莊婷婷
- 國務院臺辦發(fā)言人:“臺獨”翻不了天 成不了事2025-05-18
- 國臺辦:賴清德上臺以來所作所為充分坐實其是“兩岸和平破壞者”2025-05-15
- 島內輿論質疑民進黨當局強推“非核家園”政策 國臺辦回應2025-05-14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