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過程中,怎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呢?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
寶寶還處于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,還不知道怎樣判斷對錯,但是聰明的寶寶已經懂得聽爸爸媽媽的評價來判斷自己了。如果爸爸媽媽夸他:“寶寶好聰明呀!“,他就會高興地認為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,這個時候,家長很自然地成為“第一面鏡子”。
家長們要積極地評價寶寶,幫助他更全面地認識自己,但是還要注意,對寶寶的態(tài)度和評價要保持一致哦!如果爸爸總是夸“寶寶真乖!”,而媽媽卻時常責怪他“你真不聽話,一點都不乖!”,這樣寶寶就會疑惑了:“到底我是乖,還是不乖呢?”
爸爸媽媽的評價前后差異很大,寶寶就很難正確認識自己了。其實在不得不批評寶寶的時候,不妨這樣說:“寶寶一直都很乖,但是如果寶寶每天都能聽話,就更乖了!寶寶想不想變得更乖呀?”這樣寶寶就會覺得“我是很乖的,所以要聽話!”
讓寶寶成為自己的鏡子
寶寶學會從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,如果爸爸媽媽或老師總是夸他“能干”,他就會覺得驕傲,以為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做。從別人善意的表揚中,寶寶是沒辦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的,所以家長們要引導他,教會寶寶如何正視自己。
有時候,寶寶的不足就像“鼻子上的紅點”一樣,別人看得很清楚,孩子自己不知道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寶寶做錯事,爸爸媽媽要幫他分析原因。比如寶寶覺得自己很能干,搶著要收拾碗筷,結果把碗打碎了。這時候家長要怎么做呢?媽媽可不要沖動地說寶寶“笨手笨腳”喲,可以安靜地問寶寶:“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?”寶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,在細心地教導他:“寶寶還小,雖然老師夸你能干,但是寶寶不是全部事情都會做,還有好多東西要學習呢,知道嗎?”
家長在合適的時候幫助寶寶正視自己的問題,并幫他及時地改正。時間就了,寶寶就會學著爸爸媽媽引導地思路,逐漸正視自己,成為了自己的鏡子,也懂得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帶孩子去玩哈哈鏡
有時候,周圍人對寶寶言過其實的表揚或過分的指責,就仿佛照“哈哈鏡”,會使寶寶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。如果寶寶在幼兒園里被小朋友嘲笑,總是說他是小笨豬,時間久了,他就會認為:“其他小朋友都說我笨,他們都比我聰明,我什么都不會……”這樣的心理暗示可是很容易讓寶寶養(yǎng)成自卑的性格。
要教會寶寶理性的認清自己,爸爸媽媽不妨帶他去玩哈哈鏡,讓寶寶看到自己在鏡子里變形扭曲的形象,在讓他看看平面鏡里的自己,借機會跟他解釋:“媽媽告訴你,有時候別人說寶寶很笨,其實就像哈哈鏡一樣,不是真實的,其實寶寶可聰明了,一點也不笨,知道嗎?”
爸爸媽媽正確的引導,可以幫助寶寶形成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正確的自我意識。平時,也要鼓勵寶寶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,多跟小朋友玩耍,在這個過程中,他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能力,也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與別人的不同。
“照鏡子”可有不少學問呢,不同角度的鏡子可以幫助寶寶更全面的認識自我,寶寶從小養(yǎng)成“照鏡子”的習慣,在以后的成長中,會更懂得自我提高,與人相處等等。爸爸媽媽們,快帶寶寶一起來“照鏡子”吧!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