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和同學打架了
李女士:我女兒小宇上三年級。前段時間學校老師告訴我說我女兒在學校跟同學發(fā)生矛盾了,要我去學校一趟。事情是這樣的,前幾天上午下課后,女兒叫同學出去玩。當時同學正在寫作業(yè),女兒碰了一下同學的胳膊,結(jié)果本子上一下子被劃了黑黑的一長道。同學當時很生氣,要女兒賠她的本子,但女兒覺得自己不是故意的,同學還不依不饒的。就這樣,兩人開始推打起來。老師進來時,女兒正舉著凳子。
把女兒領回家后,一進家門,我就罵了她一通。女兒用不吃飯來威脅我!
崔清華:首先媽媽要知道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,媽媽處理小宇問題的方式是無效的。小宇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后自己很氣,也覺得很丟人。媽媽要理解到這一點,才能夠處理好小宇的問題。但媽媽聽了小宇的事情后,更關注的是自己的情緒。其實小宇已經(jīng)在情緒的泥坑里期待有人把她拉出來,先是老師推了一把,再是媽媽又推一把,也難怪小宇會在消極情緒里越陷越深。
其次是媽媽責備小宇的同時卻沒有提出建設性意見來。就像做選擇題,小宇的狀況是一道選擇題,只有錯的選項,沒有對的選項給她。發(fā)生問題后,媽媽及時地教會小宇正確有效的行為方式,才能讓小宇從問題中有所領悟,得到成長。
第三,小宇處理情緒的方式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。媽媽自己處理情緒方式對小宇的成長很重要,要想小宇能夠健康成長,媽媽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方式、不斷地學習成長是很重要的。因為,身教重于言教。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